为深入展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2025年11月2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中央主流媒体及多家知名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走进湖北武汉,聚焦其在安全生产考试规范化与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领域的创新探索。其中,武汉中钢安环院(武汉市安全生产考试中心)作为“培考分离”改革和安全生产源头把关的“武汉样本”,集中展现了武汉在筑牢安全防线、提升治理效能方面的“硬核”实力与“暖心”实践。

一、真设备考查真本领:锻造安全生产考试的“武汉样板”
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武汉中钢安环院(武汉市安全生产考试中心),是武汉市安全生产考试工作的一张亮眼名片。这里不仅是硬件设施先进的考试场所,更是推动“培考分离”改革、严把特种作业人员准入关的关键一环。
为从根本上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在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的指导下,该考点累计投入近2951万元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考试场地从原有的573平方米扩展至3500平方米,理论考试机位和实操考试设备台套成倍扩容,全面覆盖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等六大类别。更重要的是,考点着力构建了“硬件防护+制度管控+应急处置”三位一体的安全体系,制定了12项管理制度和7类现场处置方案,确保考试安全万无一失。
在捍卫考试公平公正方面,武汉市应急管理局指导考点在全省率先推行“考评员全程佩戴执法记录仪”制度,实现考试全过程留痕、可追溯,坚守“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评原则。同时,创新采用“边操作边口述安全要点”的考评方式,不仅检验操作熟练度,更考察对安全规程的理解深度,有效倒逼培训机构提升培训质量,充分发挥“以考促培”的导向作用。考点还积极响应科技赋能趋势,配合省级部门推进AI考评辅助系统试点应用,以技术手段破解人工考评效率瓶颈与主观偏差问题,探索提升考评客观性的新路径。
武汉市应急管理局指导该考点在确保规范严肃的前提下,通过系统性优化流程,实现分批次、分时段入场,科学规划考生动线,极大提升了考试效率与考生体验。自投入运行以来,该考点已累计组织考试超10万人次,成为全省考试量最大的考点之一。
二、高标准打造示范点:硬软件同步提升,建管用一体推进
在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的指导下,考点始终坚持“硬软件同步提升、建管用一体推进”,以建设“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示范考试点为目标。
在能力建设上,考点打造了一支20余人的专职考评员队伍,建立了常态化的业务培训与考核机制,确保考评工作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安全生产考试点工作不仅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筑牢城市安全生产防线的重要担当。通过严格落实“培考分离”,积极推动“以考促培”,考点确保每一位持证上岗的特种作业人员都真正具备安全操作的硬实力,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三、实举措提炼好经验:践行安全严格高效与以考促培理念
在考务工作中,武汉市应急管理局指导考点秉持“安全、严格、高效、以考促培”四项原则,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
安全是底线。考点构建了全链条防护体系,“硬件防护+制度管控+应急处置”三位一体,考场科学分区,采用本质安全化设备,安全标识清晰,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严格是准则。考评标准被严格贯穿于各个环节,“一把尺子量到底”,配合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捍卫了考试的公平公正。
高效是追求。通过优化流程、分批次入场、科学规划动线等方式,实现了“考生少跑腿、流程不断档”,大幅提升了单日考试承载量。
以考促培是导向。创新考评方式促使培训机构从应试教学转向实效培训,从源头提升培训质量。
同时,考点坚持“考评从严、服务从优”,通过人性化服务营造安心应考氛围,并在候考期间发放宣传折页,帮助考生提前了解证书管理要求。其规范高效的运行模式,为全国安全生产考试工作树立了标杆,先后迎接湖南、上海、贵阳等多批次省市州兄弟单位考察交流。
四、新格局织密安全网:构建长江分岸与双点布局全市网络
按照应急管理部“培考分离”改革要求,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坚决贯彻“培考分离”改革部署,立足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实际,从“三项岗位”人员考试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确立了“长江分岸、双点布局”的总体建设思路,高标准打造了江北(依托湖北既济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和江南(依托中钢安环院)两个功能互补、覆盖全域的考试点,形成了分工明确、承载有力的全市安全生产考试网络。
“培考分离”改革成效显著:一是服务能力增强,有效缓解了“考试难”问题;二是安全防线更加牢固,通过严格考评提升了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水平;三是示范效应不断发挥,作为省级示范点,推动了全省考试水平的整体提升。
此次央媒采访团的深入探访,不仅是对武汉应急管理实践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对新时代城市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的生动诠释。武汉正以“严考”倒逼能力提升,以“快应”守护城市安宁,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贡献着坚实的“武汉力量”。
(信息来源:武汉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