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气预测分析
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第四季度(10~12月)武汉市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降水量80~12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4成;平均气温15~16℃,较常年同期偏高0.5~1℃,大部地区有气象干旱发生可能。12月以前发生雾、霾天气的概率增大,需防范低能见度天气对公路交通、水上航运等的不利影响。同时做好大气污染天气防范应对和人体健康防护。
二、森林火灾风险形势分析
四季度秋冬季节转换,我市进入森林防火重点期。近年来,我市林区可燃物载量持续偏高,加之秋冬季冷空气活动增多,风力增大,空气干燥,林间植被含水量低、易燃烧。人为火引发森林火灾的风险增大,国庆、中秋假期进山入林游客增多,在林区吸烟、烧烤等行为造成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大;秋耕烧荒、烧秸秆等农事用火集中多发;上坟、祭祀等引发的火情热点时有发生,防范形势严峻复杂,森林防火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各相关区和部门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各级政府森林防灭火属地领导责任、相关部门管理责任、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区领导包街道、街道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护林员包山头网格化管理,压实乡镇、村、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等重点防火单位责任。二是要强化野外火源管控,在重点地区和部位设置防火检查卡口,加强进山入林人员管理,加大巡护力度,深入排查火灾隐患,抓好整改。三是要加强防火宣传,突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重点时段,利用广播、标语、警示牌、宣传车等多种手段,高频次、不间断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营造浓厚防火宣传氛围。四是要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林火阻隔、防火通道、以水灭火、林火监测等设施建设。五是要做好应急准备,备足应急队伍,配齐物资器材,加强培训演练,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密监测火情,严格落实信息报送相关规定。
三、水旱风险形势分析
主汛期间,我市总体运行平稳。四季度,各区各单位一是要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预警,坚持滚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叫应提醒,努力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为秋汛应对和汛末蓄水提供决策支撑。二是要统筹防汛抗旱,严防涝旱急转。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领导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要求,加密水务、气象、水文、农业、应急等部门会商,及时掌握气象水文情况、中上游水利工程调度及农业灌溉用水情况,进一步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在保证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调控湖库水位,牢牢把握防汛抗旱主动权。
四、农业生产风险形势分析
各区各部门一是要防范气象干旱。预计12月以前武汉降水明显偏少,需抓住降雨时机做好蓄水保水,防范秋旱对秋播不利影响,开好三沟,确保三沟配套、沟沟相通,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二是要趁墒开展秋收秋播。加快开展油菜、蔬菜等秋播作物播种移栽工作,已出苗的直播油菜及时间苗,采用“底肥为主、一次追肥”施肥法,底肥施用油菜专用缓释肥。做好小麦播种工作,并加强苗期水肥管理,确保苗全苗壮。晚稻加强后期田间水肥管理,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抓住晴好天气收割已成熟晚稻,及时晾晒入库。播种较早的油菜做好间苗,播种较晚的油菜做好冬前水肥管理以利其秋发。三是要防强降温。秋播蔬菜及时移钵、移栽,并做好防寒防冻措施。注意做好设施大棚加固及防寒保暖工作。已播小麦、油菜做好苗期田间管理,及时查苗补缺,疏密补稀。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机播时或播种后即喷乙草胺等药剂封闭除草。
五、地震地质灾害风险形势分析
地震灾害方面,通过近年相关资料分析,武汉及邻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地质灾害方面,进入第四季度以后,受人类工程活动降低和大气降雨减弱综合影响,风险预计较第三季度略有降低,但仍存在诱发地质灾害可能。各区各单位一是要关注重点区域,提前防范风险。黄陂、新洲等多山区域应谨防山地丘陵地带建房、修路切坡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风险,洪山、武昌、江夏、武汉开发区等隐伏岩溶发育区域内应谨防岩溶地面塌陷易发区内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基坑开挖等工程振动和抽排地下水引发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及时开展多层次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加强早期隐患识别,发现风险隐患及时处置。二是要规范应急支撑,有序开展应急处置。根据《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武汉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相关要求,细化落实各部门信息报送要求,明确地质灾害应急职责,认真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时有效处置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