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我市正值防汛抗旱“七下八上”关键阶段,抗旱及防高温防强降水等极端天气任务更加艰巨。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好各类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气象灾害以持续高温和局地强对流天气为主。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8月份平均气温29~30℃,较常年同期偏高0.5~1℃;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偏多,主要高温过程可能出现在8月上旬中后期、8月中旬中前期、8月下旬前期和后期,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9~40℃,高温强度略弱于2022年。一是要及时发布灾害预警提示。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与方式向社会发布预警和避险提示信息,确保预警信息到岗到村到户到人。二是要及时做好群众避险转移。紧急情况下,要针对城市严重内涝、台风、地质灾害、强对流天气等灾害、及时组织群众避险,针对人流密集的地铁、隧道、地下空间等,要严格落实保障群众安全的硬措施。三是防范高温热浪不利影响。7月中旬中后期至8月上旬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对人民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需做好防暑降温、农田管理和电力调度等工作。
出现阶段性干旱的可能性较大。7月份,受流域降雨和水利工程调度影响,我市滠水、倒水、举水流域出现小幅上涨,均未达到设防水位。据水文资料分析,截至7月25日8时,汉口站水位17.67m,较历史同期均值偏低7.31m,较去年同期偏低3.2m,为历史同期最低值。全市8月份降水总体偏少,气温偏高,出现阶段性高温干旱的可能性大;长江流域降水正常偏少,其中,长江上游基本正常,中下游正常偏少,总体“旱重于涝”,但部分支流局部可能发生洪涝灾害。一是要高度重视抗旱保水工作。要严防旱涝急转,8月份,我市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区域性干旱风险较大,要进一步加强拦水、蓄水、保水、储水准备和科学调度,湖库塘堰要抢抓降雨有利时机蓄水,立足持久抗旱,加强防暑降温、农田管理、电力调度等工作,重点关注城市供水,各水厂要提前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人工干预取水,防范因高温少雨影响生产生活用水。二是要密切关注台风天气影响。近期台风登陆我国,出现局地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较大,要做好防御山洪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内涝和农业旱涝灾害等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巡查值守和隐患排查,备足人力和物料,确保发现险情立即处置。
地质灾害风险增加。7月份,全市3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状态稳定,未出现失稳破坏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进入8月以后,考虑强对流天气可能引发局部短时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较高。各区、各单位要强化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摸排,以2023年区内已排查登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山体周边建房和修路切坡、旅游景区等区域为重点,充分利用遥感技术、航飞摄影、地表调查等综合手段开展多层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全面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重点地段的隐患早期识别。认真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在运行和在建工程的防灾主体责任,加强重要交通干线、工矿场区、在建工地工区、临时工棚和施工道路等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农作物需加强防涝抗旱。农业生产一是要预防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7月下旬至8月上旬正值我市中稻抽穗扬花和夏玉米抽雄吐丝,对高温胁迫敏感,易形成高温热害。根据高温天气,可采取以水调温降热害、适时追肥增抗性、辅助授粉促结实。二是要预防强降雨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及时抢收可以收获的作物,减少灾害损失。遇暴雨天气及时排涝,疏通沟渠,清淤减渍。涝渍过后,要抢晴抓田管,及时扶苗洗苗,并看苗追肥,促弱转壮,防治好病虫害。三是要预防可能的干旱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夏季正是我市秋粮作物生长旺盛期,需水量大。要利用降水资源,在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增加农业蓄水,留足抗旱水源。
其他灾害风险防范。一是要紧盯森林防灭火工作。8月份,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野外火源管控稍有放松,极易诱发森林、农业火灾。各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设置森林防火检查卡点,加大巡护密度,及时发现并报告火情。加强对农事用火、祭祀用火、野外吸烟等行为的管控力度,对发现的隐患,及时做好闭环管控。二是高强度地震可能性较小。通过分析近年武汉市及邻区相关资料,尚未发现有价值的地震前兆异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