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
重温红色记忆,讲述党史故事。市应急管理局通过学史明理,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学史增信、保持战略定力;通过学史崇德,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学史力行,锤炼过硬党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我们的传家宝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如今,再唱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激昂的旋律洞穿时空,英雄的壮歌久久回荡。
1950年10月初,美国悍然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危急关头,我们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
总书记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
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初春的鸭绿江,水波荡漾,一座四孔残桥矗立江中,钢梁上弹孔累累,诉说着这段浴血奋战的历史。
位于辽宁丹东的这座断桥,已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记忆坐标。
在这座边境城市,前身为志愿军总医院的沈阳联勤保障中心第966医院院史馆里,一块石碑格外醒目:“发扬志愿军光荣传统再立新功”。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断桥的弹痕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见证。
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精神。
2018年1月3日,隆冬的华北大地,寒意正浓。
习近平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参观了师史馆。在反映该师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激战松骨峰情况的展板前,习近平感慨地说:“这一仗打得很激烈,官兵战斗作风很顽强。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向前,向前,向前!”
在雄壮的军歌声中,中部战区陆军某师官兵全副武装、整齐列队,举行开训动员。
开训即开考。训练场上,多课目比武考核进行得如火如荼。官兵们在“英勇胜利”的精神激励下,突出实战导向,从体能比拼到专业较量,用战斗姿态迎接练兵热潮的号令。
“越是气候恶劣、条件艰苦,我们越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锤炼顽强作风、夯实打仗能力。”正在参加考核的某团上士苏利生兴奋地说。
闻令而动,敢打必胜。新时代,全体将士坚决听从统帅指挥,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以练兵备战、不辱使命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过硬答卷。
英雄的旗帜永远飘扬,精神的火炬永不熄灭。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